台灣都會區大多屬於集合式住宅,無論是公寓或大樓,因為牆壁和樓板緊鄰共用,衛浴設施比較容易受損,潮溼環境下也容易導致牆壁、地板和天花板發黃顯髒,也很常見發生管線漏水時,引起樓上樓下或左鄰右舍的爭執糾紛,尤其衛浴管線只要材質不對或施工不佳,往往導致防水層無效、冷熱水管接頭漏水等問題,不僅使用起來不方便,造成鄰居困擾,還得多花一筆錢賠償,不如趕緊重新裝修一勞永逸。而浴室的翻新裝修,一直是住家改造的規劃重心,不僅僅因為攸關生活品質,也因為浴室匯集諸多管線,規劃上有所限制,必須仔細思量才能維持正常運作,進而兼顧空間美感與實用機能。
濕滑的浴室,安全性最讓人擔心。
使用乾濕分離的設計,選用防滑磚及粗面地磚、加裝扶手等輔具來達到防滑效果
浴室的空間有限,想看起來更寬敞、清爽。
可以加裝浴櫃或不鏽鋼層架等,也可善用馬桶及洗面台周邊的空間
排水管容易有毛髮阻塞、異味等問題。
做好洩水坡度朝向地排、落水孔設在容易打掃的地方,不然容易卡垢,也可使用有防臭功能的落水頭
浴室使用後,會產生濕氣或異味等問題。
建議規劃對外窗戶,或是加裝抽風設備、安裝排風管,透過對外窗排至室外,也可規劃排至管道間